所以,玛丽苏到底是在苏什么
👥
过了这么久,玛丽苏还苏得起来吗?
如果要给最近话题度很高的几部电视剧找个共同点的话,可能就是它们都与我们常说的“苏/玛丽苏”有关系。不管是《上阳赋》的女主角王儇郡主、还是《阳光之下》里久违的“霸道总裁” 傅慎行,都被认为是相当典型的玛丽苏式角色。此外,同期播出的《流金岁月》里,倪妮饰演的朱锁锁在一些场景中也得到了 “姐姐好苏”的评价。
©️《流金岁月》2020
显然,“帅”和“美”这样宽泛的词汇,在当今的线上交流中已经不够用了。社交网络每天都在成吨制造着新的形容词,用以更精准地表达特定事物带给个人的感受。在大浪淘沙的流行语之间,“苏”这个词似乎成功地遗存了下来,可它到底是什么意思?
©️《上阳赋》2021
从“玛丽苏”到“苏”
中间都发生了什么?
©️《五十度灰》2015
1973年,一篇基于《星际迷航》进行二次创作的同人文A Trekkie's Tale,塑造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女主人公,她的名字叫做Mary Sue。这便是“玛丽苏”一词最早可考的滥觞。
自此,“玛丽苏”一词便在同人圈乃至整个文学界流传开来,借以指代作家塑造的完美女性主角。一般认为,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,都有意识地把这类角色作为自我形象的投射,也就是说,一种意淫。
©️《星际旅行1:无限太空》1979
但是,到了中文网络里,“玛丽苏”呈现出了不同的样态。“霸道总裁”文成为了“玛丽苏”的主流。霸总文和以往的“玛丽苏”不同的地方在于,女主本人不是完美的白富美,而是(面对恶毒女二相形见绌的)傻白甜。既然女主不再承担“苏”的功能,那就由高富帅男主来展现个人魅力——被这么“苏”的人爱上,也是另一种意淫方式。
©️《简爱》2011
而现在,与中文互联网结合之后,我们又因地制宜,发展出众说纷纭的“苏”。人们会被各种各样的人设或行为“苏”到:舞台上的wink表情、修长白净的手指、一气呵成的公主抱、在钢管上做人体旗帜、连续三押四押的说唱诗人、咬唇杀……任何性别、年龄的形象都可能会被认为是“苏”的,传统的 “霸道总裁”人设已不再享有对“苏”这个字的冠名权。
©️《五十度灰》2015
“苏”在特定亚文化圈内,具有统一性,然而一旦出圈,却往往遭到批评指摘。我们采访了几位对“苏”有个人见解的朋友,请TA们来谈论自己的看法。既有作为受众的自我审视与批判,也有直面外界质疑的反驳。
©️《漂亮女人》1990
受访者
芋泥
26岁,女,新媒体民工,前脆皮鸭文学创作者
随宇
23岁,男,新闻记者,影视剧爱好者
红姐
25岁,女,心理学专业,玛丽苏资深读者
M
29岁,女,自由撰稿人,网文读者
你觉得什么是“玛丽苏”?
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它的?
芋泥:如果把我认为的“玛丽苏”定义为男主酷帅狂霸拽,女主圣母玻璃心的作品的话,我小时候几乎360度无缝接触,但其实是等到高中(大概12、13年),才有“玛丽苏”这个明确的概念来解释这一类作品。我印象最深的,是一篇女主人公的名字超过30个字并且无比华丽的小说。
©️《他是龙》2015
不过在当时,我认为“玛丽苏”这三个字是带有贬义的,被用来形容文笔奇差、辞藻堆砌、内容虚无缥缈,情感线非常小学鸡的小说,很多女生都在小时候耳濡目染过一阵子(包括不太深受其害的我)而不自知。
©️《漂亮女人》1990
刚开始接触是新鲜的,因为年龄在那儿,对情感的认知有限,很容易把小说里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直接套用在了现实里,然而随着逐渐长大就发现了玛丽苏的套路,以及它与现实相悖。不过想提一个有意思的事情,我在高中时代非常喜欢看武侠小说(非玄幻),现在想来,似乎这样的小说也有点玛丽苏,不过是偏男性化的。
©️《傲慢与偏见》2005
随宇:初中的时候,那时候同桌和前后桌都是腐女,她们会经常讨论一些同人圈的东西,也会给我安利。所以我最早接触到的玛丽苏其实是耽美,并不是BG。
一般认为的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,是1998年痞子蔡发表的《第一次亲密接触》。在这二十年里网文的发展非常迅速,并且非常有效地形成了垂类,有“男频”和“女频”,“女频”细分下来还有玄幻、都市、穿越等等各种题材,“玛丽苏”的模式就散布在这些分类里。到了最近十年,网文的受众基数越来越庞大,版权管理也逐渐建立起来,于是IP改编剧发轫,才把网文搬上了银幕。
©️《简·爱》2011
十年前,网文还处于论坛为主的时期,不像现在有APP和门户网,那时的作者没有太多变现手段。所以我当时觉得很困惑,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东西,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怀着巨大的热情创作出这些内容。但我当时留下了一个印象,就是“玛丽苏”是一个幻想,它其实是彼岸世界的东西。它本身是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它不是什么。至少它不会像现实世界一样,总是让青春期的少年失望。
©️《暮光之城》2008
M:不太记得了,但大致应该是学生时代。
我感觉玛丽苏是一种幻想,一种自恋:我们需要优越感,需要被爱,需要被比自己(在世俗意义上)更强大有钱阶级更高的人爱上,进而确认自己的价值。那个爱上自己的人越优秀,我们能得到的满足感就越丰沛——笔墨虽然洒在了那个幻想的爱人形象上,但其实淅淅沥沥真正落到的人依然是自己:我是好的、值得的、比同类出色的。
这种需求不分男女,男性喜欢看的那一套可能也只是性转了一下,本质上是一样的。
©️《BJ单身日记》2001
我们说一个人很“苏”是什么意思?
这跟“玛丽苏”之间有关系吗?
芋泥:一个人因为某些行为而另观者产生爱慕甚至有些酥麻的生理体验,女生可能不仅会觉得男生苏,甚至也会觉得同性苏。我觉得这个“苏”和“玛丽苏”是有一定关联的。“玛丽苏”是一种刻意营造出来的氛围,去让读者进行想象和体验,程度比“苏”更加严重。而“苏”大多数来自于散发魅力者不自知的行为(这一点非常重要),作用在观者身上。
©️《假结婚》2009
随宇:我觉得“苏”是一种女性凝视。
往往我们说男性凝视,是指性别化的外貌评价标准。而且就像不同男生喜欢的类型不一样,有人喜欢短发清纯,有人喜欢黑长直御姐,女生会觉得“苏”的点也各有千秋吧。这是件好事我觉得,彼此凝视总比单向视奸要合适一点。
©️《傲慢与偏见》2005
而且“苏”不是单纯地表达欲望,是很细节性的东西,比如有些女生对喉结情有独钟,她们就会用“苏”这个字来表达。这个词的词源其实就是“玛丽苏”的那个“苏”,那个投注女性凝视的主体,是一个强大、自信、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人。
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,“媒介即信息”,从网文到IP剧,很多东西都从文字落到了实处。受众不管是喜欢怎么样的人设和外型条件,都能找到符合条件的演员来演。IP剧把观众的女性凝视具身化了,不再是投注幻想,而是有了切实的客体。
©️《遇见你之前》2016
M:有关系的,苏有点像是“这个比我更强大的人,表现出了某种仅仅对我的脆弱/依恋/爱慕,并且带我走出了某种困境(没人注意/没有钱/被欺负,等等)”,我觉得它的近义词其实应该是“心折”,既然带了“折”,自然其中是包含着某种高下比较的。
换个角度说,如果被一个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爱上,会给你带来苏的感受吗?大概率是不会的对吧,可能你也会心动,但那就不太像是苏这种类型了。玛丽苏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心路历程,所以我觉得它们可能是同源的,都来自于对现状的某种不满、对强弱对比的庸俗化认知以及对所谓的“强者的示弱”的自得。
©️《星运里的错》2014
你觉得霸总那样的
“苏”跟“油腻”之间有关联吗?
芋泥:这就是上一问我着重讲的那个。
“苏”和“油腻”只有一线之隔,“苏”应该是“苏”而不自知,但是过分认知自己的“帅气”(杨笠说的那种普通而自信),再加上刻意的自认为很“苏”的行为,会适得其反。举个例子,一个是看你不够高,帮你擦黑板的白衬衫男同学,另一个是内心想着“我现在过去会苏到她”,然后走到你身边解开白衬衫扣子擦黑板,擦完还赠送一个鲁花花生油味的wink。这答案,太显而易见了。
©️《致所有我曾爱过的男孩》2018
随宇:一个是评价标准的问题,现在网络壁垒化越来越严重,换一个小圈子像换一个星球,谁能定义怎么算“苏”,怎么算“油腻”啊?
另外,“霸道总裁”其实是配合“玛丽苏”而产生的一个东西。“玛丽苏”如果真的进入现实生活也可能会特别地滑稽,只有在文字和漫画里她才是鲜活的。一些男明星自称是霸总,或者他经纪团队这么运作,那就是油腻。你用笔画出来的每一个圆圈,都不是概念里的那个几何圆,放大到一定程度,必然千疮百孔。
©️《摘金奇缘》2018
我身边有个姑娘,她特别爱看霸总剧,但是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很强势的女孩子,她要求的恋爱是必须平等,吃饭AA,家务平分,甚至家庭背景也要门当户对,不愿下嫁也不想攀高。我很好奇,她看这些霸总剧不觉得有问题吗?但她觉得这根本不冲突,现实和文艺作品是不一样的。我又问她,假如你真的现实遇到这种霸总,你会爱上他吗?她斩钉截铁:不会。
©️《漂亮女人》1990
红姐:霸道总裁是“苏”的原初形式,也可能有关“苏”的核心。
霸总有那么多受众,是因为人对于被掌控这件事情是有向往的。思索人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,建立自我是需要付出精力和代价的。假如这个时候有个人说你不用费劲建设独立人格,还能提供一个相对优渥的条件,为什么不呢?很多人都愿意的。
©️《落跑新娘》1999
所以我理解的“苏”,本质上是力量感。现在说一个人好“苏”,不管男生女生,都是展现TA的强大。霸总只是把它推演到极致,一个男的又有钱又帅气又意志坚强,从各方面都有非常强大的力量感。
而“油腻”这件事,我打一个粗俗的比方,一坨屎如果包装成巧克力,那就不会太难吃,但你不能不包装。当我们说一个人“苏”的时候,我们实际上是在崇拜强者;当我们说“有被苏到”的时候,实际上是希望自己被温柔地家暴。
©️《野孩子》2008
在审美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,
你会觉得“苏”正在走向消亡吗?
芋泥:并没有。我们的市场里还有很多伪装成别的类型的“玛丽苏”电视剧,不是霸总的人设了,但他可以是一上来就三界最帅的上神、看你上课不听讲给你额外加课的大学教授,只不过和这些人配对手戏的角色人设也不差,好像两个人之间的差距没那么大了,但是看起来更爽了。总裁不配打工女开始配勤奋励志女高管了,王子不配灰姑娘开始配公主了。当然这些说的还是“玛丽苏”。
©️《之后》2019
但是“苏”也还在,只要有一天我们还在因为演员们自然不尬的壁咚而感叹“哇”,这股神秘的力量就还在,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和说法罢了——要不为什么在形容选秀综艺的公演时,我们都喜欢用“炸”这个词呢?
©️《电子情书》1998
随宇:我觉得“苏”这个词会很快消亡,网络词汇更新换代的速度其实很快的。
我自己做新闻行业,有时候会发现很多词指向的是同一件事,只是有的话术更流行,更具备传播力而已。在“玛丽苏”这个词被发明以前,又不是没有玛丽苏存在。我觉得《简·爱》就是玛丽苏啊,只不过那时候不叫玛丽苏而已。
©️《流金岁月》1988
亦舒的小说发表的时候,网络还不发达,“玛丽苏”这个词也没有进入大众视野。但是现在亦舒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变多,大家才给它安上了“玛丽苏”的名号。比如《喜宝》讲的也是嫁入豪门的故事,但它根本不是为了意淫的需要,而是将金丝雀的生活惨烈地撕开,直击其中悲凉的况味。现在说的“魔改”,其实很多都是价值观上的扭曲,把亦舒对于拜物教和父权制的批判完全解构掉了。
所以说,“苏”是一种潮流性的称谓。时尚的逻辑制造了新概念,但也会很快抛弃它,追寻更新的概念。
©️《公主日记》2001
红姐:其实现在也没有很多元化。
“苏”的本质还是那样,只不过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包装起来,让人可以接受。它是同样的根长出了不同的花。如果有一天,能从不同的根长出不同的花,也就是说,从根本上就不一样的角度去欣赏男性气质,可能“苏”就会消亡了吧。
来聊
你觉得什么才是“苏”和“玛丽苏”?
撰文/夏明浩
编辑/Svet
排版 /Cancri
NOWNESS
更多「社会观察」相关